一、什么是血液,一个人身体中有多少血液?
在人体血管内不断流动着粘稠而略带腥味的红色液体就是血液。人体的造血器官是骨髓。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成人平均约5000毫升。妇女妊娠期血量可增加 23%~25%。人体内参加循环的血液占总血量的80%。
二、血液的机能有哪些?
(1)运输机能:血液能携带机体所需的氧、水分及其他营养物质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血浆中的水分、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可认为是一些运载工具。
(2)保持酸碱度相对恒定。
(3)调节体温机能。
(4)防御和保护机能。
三、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各占多少比例?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的。成年男子的红细胞为40%~50%,女子为37%~48%;白细胞和血小板约占1%。血浆占50%~60%。
四、为什么血液的颜色有些差别?
血液的红色来自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因红细胞含氧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含氧量多的动脉血呈鲜红色;含氧量少的静脉血呈暗红色;若含较多的高铁血红蛋白或其他血红蛋白衍生物,则呈紫黑色。血浆(或血清)因含少量胆红素,呈透明淡黄色;若含乳糜微粒,则呈乳白浑浊;若发生溶血,则呈红色。
五、血液的理化性质有哪些?
比重: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浓度数。血浆的比重为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浓度数。红细胞的比重为1.090,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浓度数。血小板的比重约 1.032。
粘稠度: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粘滞力,主要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和血浆蛋白的浓度。全血的相对粘稠度为纯水的4~5倍;血浆粘稠度为1.6~2.4倍;血清粘稠度为1.5倍
渗透压:正常人血浆在37℃时渗透压约为770.1千帕(7.6大气压),与9克/升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相等,因此9克/升氯化钠溶液称为等渗盐水。正常人红细胞内的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同。血浆渗透压的恒定,对于维持人体体液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都具有决定性作用。
酸碱度:一般pH为7.35~7.45,静脉血因含较多的二氧化碳,pH较低,接近7.35,而动脉血则接近7.45。血液酸碱度的恒定,主要靠血液中存在的几对缓冲体系的调节。
凝固性;将血液从血管中抽出,如果未经抗凝,也不作其他处理,通常在几分钟内便自动凝固。这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能,是一系列复杂的凝血反应的结果。
六、什么是新鲜血?怎样合理应用?
对新鲜全血,目前缺乏公认的标准,根据输血的目的不同,新鲜血的含义也不同。若输血的目的是纠正血液运氧能力不足和补充血容量,可用保存期内任何一天的红细胞及血容量扩充剂就能满足,目前添加液可保存红细胞21~35天;如果输血的目的是为了补充血小板和粒细胞,则要8~12小时之内的离体血才算新鲜,但所含血小板和粒细胞不纯不浓,达不到治疗作用;需要补充较新鲜的红细胞,可用保存10天内 CPD保存的红细胞或5天内ACD保存的红细胞。
其实,一袋血提供的主要是红细胞和血浆;至于血小板、粒细胞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等,因不浓、不纯,含量不够一个治疗剂量,难以发生效用,故宜使用细胞成分或冷沉淀,而不用新鲜全血。总之,现代输血中,除个别情况外,如失血量占血容量的80%以上的大出血,不主张使用新鲜全血。
七、什么是全血?
将人体内血液采集到采血袋内所形成的混合物称全血,即血液的全部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浆的所有成分。
八、全血的功能、适应症、保存条件是什么?有效期有多长?
全血具有扩充血容量、运输氧、补充稳定的凝血因子和蛋白质功能。适用于抢救外伤、手术等急性大出血失血量过多的(大于20%~25%时)危重病人,以及换血、体外循环等,可补充血容量,恢复正常血压。全血应储存在2~6℃的血液冷藏箱内。保存期根据所用保养液而定,含ACD-B保养液的全血保存期为21天,含CPD-A保养液的全血保存期为35天。
九、输注全血的缺点有哪些?
(1)由于血浆存在,故不良反应较多。
(2)患者有白细胞或血小板凝集素时,可以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3)全血内的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可以致敏患者,产生相应的抗体。
(4)由于血浆存在,全血的容量较大,对某些患者可以引起循环超负荷而发生心力衰竭。
(5)全血的血浆内可以含有较高浓度的拘橡酸钠、乳酸、钾、氨等成分,增加患者代谢负担。
(6)除红细胞和血浆外,其余成分不浓、不纯,含量又少,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7)全血是宝贵的血液资源,是制备血液各种成分的原料,如使用过多,实在可惜
(8)新鲜全血还有更多的缺点:①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可能;②未在4士2℃保存72小时,有传染梅毒的危险S③非血站常规供应的血制品,特别是短时间内使用量大或遇特定血型血短缺时,难以供应。
十、输全血的禁忌症有哪些?
(1)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虚弱、心功能不全和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
(2)血容量正常而需要输血的贫血患者。
(3)由于以前的输血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凝集素或抗体的贫血患者。
(4)对血浆蛋白已致敏,例如缺IgA的患者,或对血浆内某种反应原敏感的患者
(5)预期需长期或反复输血的患者,例如地中海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的贫血等。
十一、输注全血时应注意什么?
(1)用一次性带过滤装置的输血器。
(2)连续使用5小时以上的同一输血器,为防止细菌繁殖、滴速减慢以及因细胞破坏使纤维蛋白析出而诱发DIC,需更换新的输血器。
(3)200毫升全血应在3~4小时内输完,如室温高,病情许可,可适当加快滴速,防止血液成分变质或损耗。
十二、为什么说全血并不全?
全血虽然含有血液的全部成分和抗凝剂(保存液),但全血并不全,一旦离开血液循环就开始各种变化。采集的血液离体后,和抗凝保存液混合,4℃储存,此时的损害,称保存损害。因为保存液都是针对红细胞而设计的,血小板需22士2℃振荡保存,4℃12小时后丧失大部分活性,保存一天后就丧失全部活什;粒细胞4℃超过8小时就丧失功能;凝血因子III24时活性下降50%;第V因子4℃保存3~5天后也损失50%以上活性;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虽保存时间长,但含量太底。因此,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不纯、不浓、不够一个治疗剂量,所以全血并不全。
十三、什么是成分输血?
成分输血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纯度高、容量小的血液成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制品等),然后再根病情的需要输给病人。
十四、为什么提倡成分输血?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血液成分有哪些?
成分血的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副作用少;可以一血多用,节省血资源。有些病人,并不是因为全血的缺乏而需要输血,只是缺乏血液中的某种成分。例如,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只需输用血小板就行了,而不需要其他成分。如输用全血,不仅会造成浪费,有时还很难达到满意的疗效。反复输用全血,易出现输血反应。
目前用于临床的主要血液成分有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浓缩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解冻红细胞、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和少白细胞血小板。
十五、什么叫血型
血型是人类血液型别的一种标志。人与人之间的血型并如完全相同。通常所说的ABO血型,就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带不同的抗原物质而言的。在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的,称为A型;含有B抗原的,称为B型;同时含有A和B两种抗原的,称为AB型;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称为O型。
十六、什么叫RH血型
Rh是恒河猴(Rhesus Macacus)外文名称的头两个字母。兰德斯坦纳等科学家在1940年做动物实验时,发现恒河猴和多数人体内的红细胞上存在Rh血型的抗原物质,故而命名的。凡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上有Rh抗原(又称D抗原)的,称为Rh阴性。这样就使已发现的红细胞A、B、O及AB四种主要血型的人,又都分别一分为二地被划分为Rh阳性和阴性两种。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Rh阳性血型在我国汉族及大多数民族人中约占99.7%,个别少数民族约为90%。在国外的一些民族中,Rh阳性血型的人约为85%,其中在欧美白种人钟,Rh阴性血型人约占15%。